中國養豬消費市場廣大,國外養豬業規模化機械化水平高,那中外養豬的成本差距又有多少呢?或許咱們可以參考國內部分上市豬企發布的數據:
那國外的養豬成本又是怎樣呢?根據行業內的統計,歐洲的養豬成本大概在5.5元/斤,而美國的養豬成本更低,平均成本≤5元/斤。兩者相比差異巨大,究竟差距為什么這么大呢?我國養豬業與之對比,又有哪些需要優化的部分呢,或許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兩個部分。
①飼料成本
養豬成本中,飼料成本占比接近60%,而今年,受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的波動影響,飼料的價格也是一路飛漲,將近10次提價也讓養豬成本大受影響:如果每噸飼料每次提價500元,中小養殖戶(外購飼料)的每斤成本則增加約0.8元,大型豬企(自配料)每斤成本則提升約0.58元。
當然,決定飼料成本的不僅僅是飼料價格,還有飼料的利用率,育肥豬階段的飼料浪費最高可達30%,這也是造成飼料浪費的一大原因。降低料肉比不僅是實現養豬賺錢的重要途徑,也是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重點關注的工作;因為我國每年都需要從國外進口糧食,國際環境會影響糧價波動,根據行業研究機構數據顯示,2022年1-10月,我國玉米進口均價比去年同期高出61.21萬美元/萬噸,大豆進口均價比去年同期高出128.95萬美元/萬噸。由于飼料中糧食原料占比高,降低料肉比,也有利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,降低糧食進口壓力。
那如何降低料肉比?降低養殖中的飼料成本,我們同樣也可以參考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的做法,重慶琪金榮昌豬擴繁場,用智能粥料器替換了原本的傳統料槽,采用粥料+精準飼喂的方式實現養豬料肉比再降一步。
②種業優劣
中外養豬成本差距還有一個關鍵點:“豬芯片”,豬種直接從源頭影響到豬場的生產效益,根據行業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,丹麥和荷蘭的psy值均穩居30以上,而國內頭部豬企的psy值則為20,數據相差較大。
對此,我國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來解決問題:去年8月農業農村部發布《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》,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發能力、產業帶動能力的領軍企業,助力其發揮優勢、補齊短板,推動種業振興。
其實最近兩年,在非瘟、飼料等因素的催促下,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標準化、規模化、數據化、智能化水平也進一步提升了,養豬降本增效的主題也將廣泛地得以實現。業內人士指出,我國的生豬養殖成本平均每斤還有1.5-2元的成本下降空間,但是隨著國內生豬養殖規模化、數智化發展,我們相信進步空間不止于此。同時,養豬賺錢與否,拼的就是成本,無論飼料還是種業,我們須得將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里,才能獲得盈利、獲得長遠發展。
請多多關注我們,獲得更多豬業前沿資訊!